地下是再生水廠,地上則是景觀活水公園,佔地僅為傳統地面式污水廠的1/3。走進天府新區第一再生水廠的地上公園,眼前是一片綠意盎然。
7月4日,“圈”啟協同發展,共“碳”生態密碼——2023年成渝雙城經濟圈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及媒體採風活動在成都和重慶地區開展。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了天府新區第一再生水廠和重慶市彩雲湖污水處理廠,看成渝兩地如何“變污為寶”,打造“花園”裡的污水處理廠。
走進天府新區第一再生水廠的地上公園,汩汩噴泉涌現,匯聚池中,水清可見底,周邊綠草如茵,一派“水碧天藍”的生態景象。明明是再生水廠,為何沒有看見任何污水處理設備?漫步其中,又為何沒有聞到一絲異味?
“我們打破了以往大家對地面式污水處理廠臟亂差的刻板印象,採用下沉式再生水廠建設理念,將污水處理設備設置在地下永盈会,地上則建設了景觀活水公園。”成都興天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邢娟介紹,地下再生水廠的設計佔地僅為傳統地面式污水廠的1/3,顯著降低了土地和管網投資。
“傳統污水處理廠散發的氣味惡臭難聞,下沉式再生水廠的設計能讓臭味在地下就被收集起來進行集中處理,達到標准后再通過景觀排氣塔排出,市民走在公園中也聞不到任何異味。”邢娟表示。
走在公園裡,很難將其與污水處理廠聯系在一起。而在這裡,目光所及的活水景觀均使用了水廠經過處理后的再生水,出水非常清澈。邢娟告訴記者,再生水廠上的景觀活水公園已成為市民游玩散心的好去處。
據了解,天府新區第一再生水廠的污水處理范圍涵蓋天府新區中央商務區和成都科學城起步區的生活污水,服務面積達55平方公裡。“一階段設備的日處理量為5萬噸,其中4萬噸為鹿溪河提供生態補水,另有1萬噸高品質再生水通過中水回用管廊為天府新區公共建筑提供沖廁用水以及綠化、道路清掃、消防等用水。”
記者了解到,隨著天府新區的入住量越來越高,天府新區第一再生水廠的二階段設備已在施工建設中,預計年底可以完工投入使用,屆時,污水日處理量可達到10萬噸。
從氣味難聞的垃圾填埋地到風景秀美的濕地公園,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的彩雲湖在數年間經歷了巨大轉變,而這一變化與彩雲湖污水處理廠緊密相關。
記者了解到,彩雲湖污水處理廠不僅將廠區打造成“花園”,其出水更為彩雲湖補充水源,維持其水質和生態平衡。7月7日,記者來到重慶市九龍坡區,探訪“花園”裡的污水處理廠。
從空中俯瞰,散尾葵、芭蕉、鳶尾等47種植物共5300余株水生植物,有規律地分布在約3000平方米的食物鏈反應器頂部。鵝黃色的花朵、郁郁蔥蔥的綠葉,儼然一幅花園美景。但與天府新區第一再生水廠上的景觀公園不同的是,彩雲湖污水處理廠的植物起到了更為重要的降解作用。
“在污水處理的生化單元中,我們採用了食物鏈反應器‘FCR工藝’,通過創造高度多樣化的生物群落,加強生物生態系統,提高水質處理能力。”重慶渝隆環保有限公司水環境技術部總監漆漁江告訴記者,“具體而言,我們以特殊材料和植物根系為生物載體,通過構建高度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利用各次級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等的新陳代謝作用,增強對水體中污染物的降解功能。”據介紹,與其它傳統方案相比,這一方案系統降低了30%以上的能耗。年電耗可以減少約131.4萬千瓦時,年減碳量可達1310噸。
彩雲湖污水處理廠如何維持“花園”空氣的清新怡人?漆漁江介紹,“我們用無味且美觀的植物園式設施群替代了水泥建筑群式的傳統污水處理廠。具體而言,污水處理廠的每個食物鏈反應器都置於封閉、無味的設施中,這就順利解決了傳統污水廠普遍不美觀、氣味大的缺點。”
據了解,彩雲湖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順著河道匯入彩雲湖,經過湖內生態系統的淨化處理,水質基本上達到准Ⅳ類水平。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呂佳羽)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